一起看看 > 历史军事 > 朕岂可为炮灰攻乎[穿书] > 章节目录 第77节
    高怀瑜由着他动作,垂眸低笑,他也跟着心情舒畅。总有种自己跟高怀瑜就是一对寻常夫妻的错觉……明明他大多数时候都住在紫极宫……怎么感觉这清河王府更像是家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很快清河王府又多了一匹漂亮白马,可惜冬日天太冷,高怀瑜出门跑马的心思,总在打开门被寒风吹得一个哆嗦的时候就消失。

    只好等着春回大地,再计划出行。

    深冬年末正是元熙最忙碌的时候。这段时间,百姓家家团圆,闲下来准备过节,皇帝却得忙上许久。祭天,接见异国来朝贺的使臣,各种庆典仪式,他都得在场。大大小小的庆典祭祀要一直持续到年后,反倒没多少时间能让他和高怀瑜相处。

    冬至为祭天礼日,元熙趁这祭祀机会将晋王元鸿过继到膝下,上告天神太庙。

    元鸿成了他儿子,高怀瑜便也安心了许多。万一元熙又死在他前边,元鸿有这个皇子身份在,当年宗室矫诏另立新君的事便没那么容易发生了。

    当年那是元熙驾崩得太突然,玉京朝臣完全弄不清楚状况,只能等着元熙传位遗诏。

    人人都知道元熙看重元鸿,可那么多年元鸿都没被立为储君……而且元熙对几个庶出弟弟也不错,也有在用心培养。谁又能知道元熙到底是不是还有别的考虑?万一元熙本就是没打算把皇位传给侄子,而是准备传给弟弟呢?

    就是因为传位之事太不明朗,储君之位落在谁头上一直没有定论,之后宗室扣下王俨,拿出一份假遗诏来,众朝臣都没质疑。后来高怀瑜带着真遗诏回去拥立元鸿,反倒有些人因为他是燕国宗室,质疑这真正的遗诏。

    元熙没有孩子,那宗室之人谁都可以拿着“遗诏”继位。元熙有孩子,那他的孩子才是第一个有资格继位的,其他人就算有“遗诏”,也得掂量掂量文武百官会不会信。

    等以后元熙再找个日子正式立储君,那不管有什么“遗诏”都不太抵用了。只要元熙好好活着,活到元鸿长大,可以独当一面了,大魏的皇位传承便不会再出什么乱子。

    元鸿成了元熙的大皇子,高怀瑜却还不能彻底安心,他盯上了齐王元昧。

    上辈子带头矫诏的人就是元昧。元熙的这个叔叔高怀瑜一直没怎么留意,印象里他一直很安分,官不大权也没多少。不过是因为跟太上皇是兄弟,才比较得人敬重。

    高怀瑜都不怎么记得有那么个人,当年知道他扣押王俨矫诏立了新君,高怀瑜都很诧异。

    一直以为齐王不过是个闲散王爷,结果却颇有野心。还那么能忍,忍到元熙死了,突然就跳出来矫诏夺权。事情还做得非常成功,要不是没能把逃走的王俨成功截杀,可能大魏就真的落到他手里了。

    高怀瑜知道元熙想传位元鸿,肯定会质疑,可有几个人会信他呢?若是元熙的亲信都被齐王干掉了,没人能给高怀瑜说话,那高怀瑜的质疑在别人看来,就更像是想矫诏篡位。

    一个是先帝的亲叔叔,一个是被先帝灭国的亡国宗室,都说对方矫诏,你信谁?

    毫无疑问,高怀瑜肯定是会败的,他不可能凭一己之力让元鸿继位。即便他暴力镇压杀得血流成河,强行把元鸿送上去,这位子元鸿也坐不稳。

    他肯定是不会管元鸿了,大魏若到了齐王手里,他会选择离开。

    落入齐王之手的大魏绝对撑不住多久,他会趁机带着亲信回燕地复国。他从来就不是忠诚于大魏,他不过是想中原早些统一,早些结束乱世,才选择做一位明君的臣子。

    既然明君不在了,那个有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即将败落,他也就不必再留。

    他也可以御极为帝,君临天下。

    然而那一切都没有发生,齐王留了一个王俨在,大魏不会很快崩塌,他就不会放弃。他最后还是选择去完成元熙遗愿,辅佐元鸿苦撑多年。

    若没有齐王矫诏的事,玉京没乱上那一阵,兴许大魏后来不会走得太过艰难。

    他很想齐王这个很有可能会搞事情的马上就因病暴毙。

    当年他可以直接杀了齐王,迎元鸿继位。可现在呢?

    他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,曾经对元熙不利的人能杀的都快被他光了,可这齐王……别的那都是什么旧燕杀手,这位可是大魏宗室王爷,他想把人弄死,还真不容易。

    他也不可能直接跟元熙说齐王有野心,要小心提防。证据呢?没证据那可就是进谗了。虽然吧,他进谗元熙也很有可能会听。

    开春之后,天气回暖,皇帝又忙了小半个月,终于得空出门走走。高怀瑜也有了机会牵自己新得的白马陪驾游春。

    去的是城外烟霞山,山中有大片樱花,开春后恰好是山樱盛放的时节。

    此行元熙并非只带了高怀瑜一人,刚过继到元熙膝下的元鸿也陪驾同行,另有十来名亲信官员。这些人里,有几个是元熙留给元鸿的,以后要给元鸿当老师,元熙也是趁此机会让师生互相有个了解。

    可惜天公不作美,明明一行人出城时还艳阳高照,不料老天说变脸就变脸。众人在山樱间游玩了不到半个时辰,天上便乌云密布,转瞬间暴雨倾盆而下,只得在樱花林中的小楼里避雨。

    没能尽兴便有人赏雨写诗,闲着也是闲着,几个文官一见有人开头,也纷纷开始吟诗作对。得出佳句让元熙看了,元熙也是兴致大好,干脆趁兴直接在小楼中办了场诗会。

    轮到高怀瑜,高怀瑜盛情难却,也提笔写了一首《游春》。

    春归山已碧,燕去剪朝晖。

    遍野芳菲尽,东风景渐催。

    山樱迟未去,细雨叩门扉。

    妾待欢时久,妆沉浅酒杯。

    高怀瑜平日里没什么写诗的兴趣,也就当年在建平装沉迷酒色的时候写过一些。

    可能就是那时候的写诗风格对他影响太大……嗯……今天写出来还是一股子艳情味。

    皇帝走过来看他写的诗,正要从他手里把纸张抽走,他面上一红,似乎才反应过来自己写得这诗好像有那么一点不对劲。于是连忙探手抓住纸张,试图阻止皇帝。

    元熙瞟了一眼,却是真心赞叹道:“清河王此诗颇有意趣情致。”

    说着他还递给旁边的王俨看:“王卿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众人好奇,纷纷围过来看。高怀瑜身上鸡皮疙瘩都起了,有点想跑。

    结果皇帝不仅递给别人看,似乎还怕别人看得慢不能及时欣赏高怀瑜的诗作一样,当着众人的面吟了一遍。

    高怀瑜:“……”

    故意的吧,故意的吧!

    皇帝整天就知道欺负人!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

    刚看了同人文的皇帝:朕不是,朕没有,朕单身到死谁都没碰过怎么可能那么会玩!

    还是皇帝:没错,朕就是那么会玩。

    第80章有什么心愿直接说与朕听,何必舍近求远。

    皇帝都说好,别人难道还能不给点面子吗?

    几个文官也都开口称赞,毕竟这诗算不上奇句,但也不至于夸不出口。

    然而高怀瑜一听他们夸的那些话,更是受不了。

    他本来就对吟诗作对没什么兴趣,文采也算不上多好。当年整个建平城的少女传诵他的诗词,就不是因为他诗词写得多好,完全只是因为他长得俊俏,又很知情识趣。

    请了几次花魁到府上,人家回去就把那点子风流韵事传扬出去,越传越叫人脸红心跳,一下子清河王就风流美名传遍建平了。

    他长得好,又上战场立过功,还有皇室王爷身份加持,写什么建平的小姑娘都爱。《清河王集》至今都畅销,最有名气的诗人也不过如此了,当真羡煞旁人。

    然而实际上,高怀瑜自己都恨不得把那些诗词集收上来全部销毁。他真的就是瞎写的,还故意往那低俗下流的方向带了带。可是谁让他容貌好气质佳,清河王的低俗下流那能叫低俗下流吗?那都是风流!

    他明白自己斤两,因而越被夸他越难受。

    皇帝倒是对众人拍的马屁十分满意,还有些炫耀地道:“清河王武人出身,朕还以为诗作该是粗犷狂放,没想到诗风如此细腻婉丽。”

    高怀瑜望了望元鸿,轻轻道:“陛下!”

    别人就算了,元鸿还在一边呢,这不得带坏小孩子!

    虽然他也没写什么露骨的东西,可将花比作等待情郎许久的女子,还是有那么一点香艳的。“正经”些的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接受,何况元鸿还是个孩子。

    元熙笑着将那页诗收好,总算是放过了他。

    外面的雨已经不似初时那般大了,又细又密,雨声轻柔。又过半个时辰,这雨才停下,众人离开小楼,继续上山。

    烟霞山上有一座佛寺,平日里人少,一到过节玉京城中百姓便爱出城来进香,那时香火最是旺盛。

    此时寺中少人,刚刚下过雨更显幽静。

    一行人到正殿进香,那里供奉的除了佛像,还有大魏皇帝陛下的画像。画像上元熙身穿天子冕服而立,画师还真的跟画神一样,另外画了一大堆光环在他身后。

    来这里进香的人,要拜佛还得连着皇帝一起拜。

    元熙自然是上了香却不拜,他现在可是跟神佛一个地位,只有受人礼拜的份。

    皇帝设的理宗院作用就在这了,拜神佛都得先拜皇帝。寺庙里的和尚道士如今都是通过了理宗院考核才能继续出家,一个二个都很识相,什么经都能给解释出一套对皇帝统治极为有利的道理来。

    什么皇帝就是天神,跟诸天神佛平起平坐,与这个神那个佛都是至交,人来到人间都是神佛的考验。在人间就得先信皇帝再信神佛,这样皇帝满意了,皇帝那些神佛至交才愿意让人修得大道得登极乐。

    想修行不是非得要出家,好好种地干活过好自己日子也是修行,反正想靠出家躲避赋税徭役是可耻的,神佛不喜欢!

    不管别人信不信,反正天下寺庙都归朝廷管了,管你什么教,都得按皇帝规矩来。

    高怀瑜上前拜了拜,心中默默许愿,起身将香插进香炉。

    拜过佛时候也不早了,都到后院去吃斋饭。元熙刚跨步迈过门槛,便悄悄对高怀瑜道:“许的什么愿?”

    高怀瑜笑着摇头:“若是说出来就不灵了。”

    元熙不以为然:“那正殿里可还挂着朕的画像呢,有什么心愿直接说与朕听,何必舍近求远。”

    高怀瑜怔了怔,道:“臣……唯愿四海清平,能与陛下相守一生。”

    这个心愿好像还真的只有元熙能帮他实现。

    什么神啊佛啊的,怎么可能帮他实现这个心愿呢?仅那四海清平,就不是拜拜佛能成的。

    若神佛能实现他的心愿,他何至于苦了整整八年。

    他的陛下那么好,却被害得早早崩逝,若神佛能看见,为何不让陛下一统天下结束乱世?

    神佛慈悲,却不管这片大地上苦了百年的乱世人么?

    神佛不可信,只有陛下才值得。

    “臣的心愿,只能靠陛下了……”高怀瑜目光近乎虔诚,“臣不信神佛,唯念陛下。”

    元熙似乎被他目光触动,不得不正色几分:“朕必然给卿一个盛世。”

    不过现在还是得先填饱肚子再说。

    住持领着五六个僧人过来送斋饭,这差不多是这座大寺里面的一半人了。

    元熙设理宗院,要求年轻和尚道士还俗返乡,想留下的就得通过考试才能继续出家,全天下出家人十之八九都没通过,只能还俗。烟霞山这佛寺里原本有僧人近百,如今只剩了十几个。

    元熙带着官员出城游春,也是想顺便来看看自己设那理宗院的成果。

    如今看来几个月过去,还是颇有成效。

    寺剩的这十几个僧人都对元熙毕恭毕敬的,佛都不能皇帝大。

    经过一番整治,天底下的出家人大多如此,元熙让他们忽悠人他们就忽悠人。至于别人信不信没关系,就算不信也不会出现从前寺庙占据着大量田产,聚敛民财的情况了。